主持人:我首先感謝在座的各位,下午有足夠的精神消化我們下午非常豐盛的主題的分享。我是來自零點調查的張君,我非常榮幸主持今天下午的會議。其實今年4月份(埃蘇馬)開的時候,各個國家分享一下,其實我給老外講,要想關注中國,進入中國市場,你得知道“一帶一路”“互聯網+”知道雙創(chuàng),互聯網+已經影響到各個行業(yè)的非常重要的關健詞。在我們最新的研究上,看到各個行業(yè)把他們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上,你會看到陸續(xù)出現的互聯網+汽車,互聯網+訂餐,互聯網+所有的教育。其實我們看到互聯網不再給哪一個行業(yè)加,其實互聯網+是每一個人,每一個消費者的生活。這也是我們今天的話題,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互聯網時代帶給生活、時代的變化。
我想互聯網給我們很好的平臺,讓生活點滴的信息給記錄下來。今天站在數據研究、銷售者洞察的角度,來看看互聯網跟各個方面帶來什么的變化。今天下午我們有很多主題的分享,每一位嘉賓演講的時間差不多15分鐘。
給每一個嘉賓呢,后面我們有一個互動的時間。我想把這個互動分幾組,不是一個嘉賓講完了互動,那整個的進程比較碎一些。我們分到4到5組,第一個是前三位嘉賓講完了之后,會有一些相關聯的。三個嘉賓講完了會有互動、交流的時間。
第一個是APP+移動、聯結、融合、中國移動網民數字化生存,是來自央視市場調研有限公司的數字業(yè)務研究部產品副總金興先生。
金興:謝謝張總,剛才講了互聯網改變了我們受眾,改變了我們消費者,改變我們整個的生存方式。
今天我想分享是互聯網談移動,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談互聯網,不談移動有點落伍。移動是什么神圣,給我們消費者有這么的關聯。
我就這個版本來講也沒有問題,在我們調查當中呢,我們通過檢測中國移動互聯網網民他們的實際的使用行為,我們就發(fā)現一個很有趣的數字,這個數字我還記得。大家都知道我們買手機最主要目的以往我們說打電話,現在可以告訴大家一個數據,我們都是檢測中國網民實際使用行為的數據。我們可以看到只有70%的約到達率,就是我們用戶買了智能手機,他們通過手機打開、撥號、打電話這個功能只有70%的用戶。而發(fā)短信我們以往說的電信最賺錢的買賣,這個用戶的月到達率只有23%。我們有34%用戶他們在一個月會把手機當照相機使。當然最大的懸念在第一位,有90.3%,他們每個月至少打開一次微信。
手機的功能、定義已經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我們看到中國6.7億網民,移動互聯網達到6個億。在我們檢測當中,6億網民,每一天的到達是什么樣的情況呢?我們在這里給大家一個數字,我們可以看到米一天在中國有3.2億網民,他們通過PC機上互聯網。而有4.8億的手機用戶會用手機上網。頻率是58次、105次。這個已經占了網民上網主要的方式。
通過我們檢測可以發(fā)現中國網民人均、日均上網時長是325分鐘,每天有4個小時通過手機上網。結合這數字我們可以發(fā)現,中國互聯網流量也好,應用也好,黏性也好,特別是用戶的規(guī)模,都往移動互聯網轉,這是用戶的使用行為。
上面的黃線是我們移動互聯網網民,他們活躍用戶的占比,從每天早上8點之后,移動互聯網網民占比的活躍度占比達到80%。而每一天的最低點,還有15%的人,他們奮斗到在我們小小的屏幕上。底下這個是PC,我們以往說PC有很明顯的兩個雙峰,一個是上午10點,一個下午3點,現在我們可以看到PC上網的到達率,雙峰狀態(tài)不是特別明顯。
這個數字告訴大家移動互聯網網民構成是什么樣,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二線城市是最大的底盤,可以看到一線城市,北上廣深,加上去6、7萬的人口,中國最大是二三線城市的人口。二線城市的崛起,他們移動互聯網規(guī)模在迅速的成長。
另外我們檢測的數字可以看到,在這樣的人群當中,所謂80、90后的小鮮肉們,占了更多年齡段的分布。這跟人口的基數比較大有關系。
這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大的格局、脈絡。
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他的有趣的數字,我們來看一下應用市場的狀態(tài)到底是什么樣的?無論蘋果、安卓都有130萬上,但是這些我們可以知道,在我們檢測當中,平均一個移動網民的IPC是56,在這56個IPC當中有85%的受眾他們最常用的IPC是10個人以內。有很多的IPC叫僵尸也好,甚至我們可以看到這是我們檢測的數字,來自魔曼相機,他們的表現。迅速的崛起,引爆市場,迅速的熄滅。這對我們IPC營銷者有很大的觸動,我們不是以IPC量取勝,我們是以IPC的使用、關聯、溝通、連接、緊密相關。
我想說在那個全景圖上,我給大家列出來,中國移動網民在這個IPC當中呢,有幾個,因為看不到圖,有幾個很重要的發(fā)現。
第一個大家可以看到,是一個巨大的頭部,然后是很長很長的長尾。大家可以想到嘛,排在最后呢,月到達率是多少呢?可以排在中國移動IPC排行里面,我們想怎么70、80%的到達率,實際上告訴大家,這個數字是30%。
而你到達50%月到達率,可以進入中國的前十的排行榜。你往前看,前5的IPC到達率是20%。在這里面三個IPC不是BAD家族的成員,其他已經全部被BAD瓜分了。有一個360,還有搜狗音樂、還有一個誰,我具體忘記了。其他都是BAD家族的成員。幾乎我說BAD掌控了移動互聯網最靠近前段用戶的規(guī)模。
整個移動互聯網,用戶時長的花費上,大家把大家的時間花在微信的社交平臺,還有QQ、通訊、我們說的使用工具,殺毒軟件、安全軟件,瀏覽器、輸入法,接下來還有視頻、電商,他們在時間上的花費。
我們看一下社交的數字,這是移動互聯網第一大應用,月到達率,這是我們8月份檢測是4.5億到達,人均在線時長是27分鐘。
我們有一個有意思的發(fā)現,微信的日活是所有的同類型IPC的日活用戶的5倍,這個數字非常驚人,就微信一家。微信是我們社交的代名詞。此外我們看到YY語音的社交媒體,還有這種(乃斯)這種圖片類的社交的崛起。
此外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化媒體已經不僅僅用于溝通、分享的平臺,其實是無所不在。我們大家可以感受到,即可以社交、還可以通信,此外比如說大家最重要的新聞獲取的渠道,視頻、電商緊密跟社交媒體關聯在一起。
傳統媒體在這里,給大家分享比如說微信的指數、微博的指數。這看一下傳統媒體依靠強大的內容的優(yōu)勢,在社交媒體有很好的變化,人民日報、央視財經,這些國家級的新聞媒體,他們在微信、微博的排行榜占據前列的位置。
OK、視頻,月到達是4.5規(guī)模,日均在線是16分鐘。我們換算一下,我們有一個是人均單日在線達到120分鐘。這個數字已經非常接近我們說傳統電視的用戶的收看時長的數字。
視頻來講,PAD、優(yōu)酷、土豆已經被阿里納入當中,除了玩內容、還玩市場。樂視不僅僅是視頻內容,打造是全生態(tài),大電視、小手機。移動的用戶習慣更加的碎片化,人均是PC有效訪問次數的3倍。
電商閱讀翻蓋在4.1億左右,人均在線時長是8分鐘。
這個更有意思,把它叫A 商,中國很多電商很多靠A貨起家,一切不以用戶購買的電商都是偽電商。A淘寶系,手機淘寶一家的日活的用戶量是所有中國B2C的IPC的日活量的綜合。這是中國的一個現狀,今天早上已經講到了,中國有大量的用戶,他們在用淘寶,用C2C的方式,價格畢竟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最重要一個驅動力。
當然我們可以看到,我們說傳統的媒體跟我們這樣一些視頻網站有一些很好的合作。比如說我們電視會跟電商這樣一些轉換,購物的轉換,另外我們看看這是非常老的版本,時間有限,我這個就不細講了,就快速的過了。這是很老的版本。
最后給大家講一講,我們說未來移動互聯網發(fā)展的趨勢?第一個我們說會越來越多的硬件進入到移動互聯網這個網絡里面來。比如說大家知道微軟剛剛發(fā)布的(好了乃斯),還有小米的智能出行的工具等等,有各式各樣智能設備進入到傳感器。第一個關健詞硬。第二個軟,所謂軟是用各式各樣柔性服務來滿足用戶硬性的需求,這是很典型的落地的服務。
此外就是我們說到這樣一個市場會越來越細分,從電信、到娛樂的服務,最后到移動平臺。
這一塊里面,我們說到馬太效應,我把這個換一個說法,我把它叫圖釘法則,大家知道圖釘,以往我們看到是金字塔型,現在移動網是圖釘性的?,F在馬太像BAD聚攏,他們都是各式各樣的入口,他們打造生態(tài)級的IPC的應用,在最底層鋪滿了我們移動互聯網的服務。我們叫圖釘法則,市場只認第一,第二有點困難了。
如果你不認識這三個圓環(huán),你可以認識認識他們,因為你未來的生活最多的接觸到,最左邊是(小娜),微軟的。中間是IP(雌蕊),右邊是安卓的(惱),都是語音識別的。未來你想做什么,只要告訴他,他就幫助你做什么。特別是微軟的(小娜),你語音識別,工作也好,真的秒殺其他的幾個IPC。
最后想說移動是行為與態(tài)度的革命。我們一切圍繞移動行為、態(tài)度的轉變,我們想把握消費者的行為,讓我們迅速跟上這個時代的變革。
謝謝大家。
主持人:那么其實后面的嘉賓,我們也會用同樣提醒的方式。希望大家控制好時間,能給大家更多交流的時間。剛才金總給我們一個移動互聯網的圖解。在他講的過程中,每個人都把自己裝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中。我們覺得說其實在移動互聯時代,我不知道金總問你說,有移動互聯網直接一些表現行為上有很有趣的發(fā)現,我想一會兒你給我們分享一些特別有意思的故事。
我們非常直觀的聽到周圍朋友的談論,以前經常會隔一段時間有朋友說,我手機丟了,我手機丟那了。最近說大家不怎么丟手機了,只有被搶手機的。反而是因為我們更加依賴手機,我們隨時隨地下意識觸碰我們手機,跟我們關系更加緊密。手機變成人類另外一個新長出來的器官。我想當這樣一個新的器官,能記錄我們很多的行為、消費的數據產生之后,其實對我們人本身的洞察、理解帶來新的視覺。